
级别:
国家级基础信息:
- 保护区简称:湛江红树林
- 始建时间:1990-01-11
- 行政区域:广东\湛江
- 保护区省简称:粤88
- 总面积(hm²):19300.00
- GB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主要保护对象:
基本介绍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湛江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的东、南、西面海岸滩涂带,属于广东省湛江市。保护区跨雷州市、廉江市,徐闻县、遂溪县、坡头区、麻章区、东海区 2 市 2 县 3 区的 30 个乡镇,核心区主要集中在廉江市高桥、遂溪县北潭、遂溪县界炮安塘、雷州市企水湾、麻章太平镇至东海区民安镇海域,是中国大陆最南端而且是面积最大的海岸红树林湿地。主要保护类型是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属典型的潮间带森林湿地,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 1、2、3、4、8,该湿地能很好地代表所在生物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并处在自然状态的、具有所在生物地理区域上代表性、典型性、稀有性及特殊性。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 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 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
生物多样性介绍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植被,其中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15科24种,主要伴生植物14科21种,林分组成属于世界红树林东方群系类型,红树林7700多公顷,占全国的33%,广东省的78%,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数量和种类众多的鹤类、鹳类、鹭类等水禽及其他湿地动物。红树林区内有大型底栖动物111种;鸟类192种;鱼类58科127种;常见昆虫133种;贝类38科110种,有2种 ( 邹肋文蛤、鼬耳螺 ) 在我国大陆沿海为首次记录;浮游动物126种;浮游植物97种;底栖硅藻159种;藻类256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列入各种国际保护协定名录的有82种。